产业重构,在于重新塑造发展优势。
县域处于承上启下、联通城乡的重要位置,县域高质量发展,根本出路就在产业的重构与集聚。
5月14日、5月9日,位于淄博最南端的沂源县召开了两场重磅会议:全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加快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
透过两场会议,沂源的发展逻辑逐渐清晰:“工业强县”战略引领下的突围,这背后均指向沂源县委提出的“七个提级跃升”和“八个更大突破”。
这,也正是沂源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最新路径。
高规格
关于沂源县域发展的最新动态是:5月14日,沂源召开了全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这是沂源首次召开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大会。与以往几次会议一样,沂源四大班子领导,职能部门及镇街一把手,主要企业代表等悉数参加。
不同之处在于,这次会议从室内走到室外,走到项目一线,以现场会的形式召开,会议地点直接选在了沂源文旅重点项目现场——龙湾水乡。
数据显示,“五一”黄金周期间,龙湾水乡借助高山漂流、水上飞人等项目,旅游人数破10万人次,综合收入破400万元,目前已经成为沂源乃至淄博文旅的新地标。
把会议开在项目一线,背后的用意不言而喻:一方面通过展示标杆项目增强信心,展现沂源发展文旅的决心;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地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敢于直面短板。
据一名参加现场会的景区负责人介绍,在项目现场更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沂源文旅发展现状和问题,能够找到自身的缺点,通过交流,对今后的发展更有方向性。
不可否认的是,在文旅产业发展上,沂源缺乏大项目和龙头景区,尤其是没有充分用好淄博火爆出圈的流量。
数据显示,2023年淄博接待国内游客6114.9万人次,同比增长67.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30亿元,同比增长68.4%。2024年淄博接待国内游客6863.63万人次,同比增长12.2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95.47亿元,同比增长10.39%。
从区县来看,博山、淄川、张店等区县很好地抓住了淄博这波流量。
以博山为例,2023年博山接待游客500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亿元,限额以上住宿、餐饮营业额分别增长28.2%、28.0%。2024年博山接待游客5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7亿元,限额以上住宿、餐饮营业额分别增长14.9%、25.7%。
同样是连续两年高增长,但与上述区县相比,沂源的差距十分明显。
在此背景下,沂源县委书记张涛说黑马配资网,沂源正处在攻坚突破的关键期,要立足山水生态优势,聚力做好文旅产业发展文章,这项工作既跟乡村振兴同等重要,又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从现在来看,沂源到了加快文旅产业发展的新阶段。
而在这次会议上,张涛以“三问三答”的形式提出: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沂源文旅产业如何破局?沂源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靠什么?
张涛对于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正是沂源文旅的破题与突破之路。
连续部署
其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只是沂源围绕县域高质量发展系列部署的其中之一。
在投资和外贸普遍承压的背景下,消费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手段,而文旅又是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载体。
研究显示,文旅产业与110多个行业相关联,从消费带动效果看,文旅消费的综合拉动效果能达到3倍—5倍,可以说抓好旅游业就能实现“一子落而满盘活”。
从2024年全国文旅百强县榜单可以看出一个普遍的规律:文旅综合竞争力强的县域,其经济综合实力往往也排名靠前。
比如全国文旅十强晋江市,其GDP排名常年排名泉州市首位。临沂市沂水县同样是全国文旅百强县,其GDP常年位居临沂市前三,经济增速也排名靠前。
根据预测,沂源旅游产值年增速将达到10%以上,必将对消费、对县域经济起到更大的拉动作用。
5月9日,沂源召开加快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这次会议依旧是高规格。
事实上,一个区域的经济开发区就是这个区域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集中体现。对沂源来说,开发区是其进一步突破的希望所在,也是产业发展的主战场。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沂源经济开发区的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占到全县的58%,工业总产值占到全县的89%,税收占到全县的56.3%。
沂源经济开发区在沂源发展和产业转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沂源“工业强县”战略的落脚点就是经济开发区。
再往前追溯,从新春第一会过后,沂源分别召开了全县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工作集中攻坚总指挥部启动部署会议,全县春季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全县企业座谈会,各分线指挥部专题会议以及各工作专班会议。
马不停蹄,连续部署。从紧锣密鼓地安排,足以看出沂源的拼抢姿态。
而这一系列会议聚焦涵盖工业、文旅、招商引资、乡村振兴、民生等多个重点领域。正好契合了沂源县委提出的“七个提级跃升”和“八个更大突破”。
会议之外,落实尤为重要。重点就是招商引资。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获知,3月和4月,张涛分别带队前往北京、无锡、上海等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围绕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对接企业、高校,为县域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4月份,沂源分别召开新材料和新医药发展研讨会,围绕两大优势产业分析问题、对症下药。
重构
截至2024年,县域经济总量已占全国GDP的近40%,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持续提升。
在产业结构上,县域经济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制造业仍然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比如,江苏昆山的电子信息产业、义乌的小商品制造业等,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但是,当前县域经济“两极”分化明显,总体呈现出南北失衡、强县愈强的趋势。加之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县域普遍面临人才外流、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
可以说,县域经济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有的县域依托产业转型实现了弯道超车,而有的却陷入转型困境。
沂源是一个优势与劣势都十分明显的区县。
优势在于形成了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诞生了多家行业头部企业。劣势则是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少,产业聚集度不高。
而沂源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人才外流现象,这导致其第三产业缺乏活力。
可以说,沂源正处于转型的关键节点,能否突围,一方面在于科学的产业规划,一方面在于坚持不懈地努力。
不难看出,沂源一系列的部署与行动,旨在重新构建发展优势与产业格局,进一步强化集群化发展,重塑产业竞争力,以此推动县域经济再提升、再突破。
产业重构,并不是要打破既有的发展路径,而是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重新构建发展优势与产业布局。重点是集中主要资源发展优势产业。
沂源的重构,就是“七个提级跃升”和“八个更大突破”。
“七个提级跃升”即:加快乡村振兴、工业经济、城乡建设、生态价值、改革开放、民生事业和安全发展提级跃升。
“八个更大突破”即:在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打造高水平现代产业体系、增创发展新动能、建设秀美活力之城、提升文化软实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进民生福祉、夯实安全发展根基上实现更大突破。
可以说“七个提级跃升”和“八个更大突破”就是关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也是对沂源发展的重构。
以“工业强县”为战略突围,以产业发展为根本路径,比如,沂源官方提出经济开发区发展的“五大工程”,其中的重点就是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主攻“2+2”产业集群:即新医药、新材料两大支柱产业,新能源、农产品加工两大新兴产业。
清晰的发展思路黑马配资网,更需要强力地执行。接下来,才是对沂源真正的考验。
申宝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